王军
尊敬的陈书记、刘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参加青年干部教师理论学习班学习的机会,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第三小组的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作交流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加培训学习的第五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各位专题报告的专家、主持人以及为第五期青干班班务、课务和活动组织付出辛勤劳动的校党校、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谢意!
近7个月的时间里,学校为我们第五期青干班学员安排了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其中:既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浅出的讲解,又有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刻分析;既有对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步骤的战略展望,也有对青年干部教师的殷殷嘱托;既有深刻严谨的理论讲授,又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第三组的学员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先后经过多次热烈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将更加清晰,奋斗目标将更加明确,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下面,我联系自己的实际,将学习体会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捧着三颗心来,服务‘两个转变’”。
第一颗心: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
忠诚,是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却享受了国家发展和富强带来的实惠。通过这次培训班上各位专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历程的深刻分析,我们对党的光荣历史和现实使命有了更加全面和更为理性的认识。如今的中国,已经彻底改写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负和凌辱的历史,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充分感受了只有共产党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人民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尊严的道理。
对党忠诚,要求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任何时候不动摇、不灰心、不懈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显著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地转型,一些触及体制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现,国际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加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构成了挑战。跨入新世纪后,我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既是一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当前群体性事件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恶性事件的频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外现。由于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显现,部分群众出现了一些抱怨之声,甚至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将之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趁机开展了反对共产党领导的舆论攻势。作为党的一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和贯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更加需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更加需要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化解危机的坚定信念。
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忠诚于党的具体体现就是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我们的学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如果连他的母亲都不爱,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去爱祖国、爱人民?”对于我们而言,爱党就要从热爱学校开始;忠诚于党,首先要忠诚于学校的事业。我们应该紧密地团结在校党委的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关于学校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科学发展,推进“两个转变”,进而建成高水平大学作出应尽的贡献!
第二颗心:对青年学生的关爱之心
这次培训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的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先后为我们作报告,他们报告的内容紧扣学校工作的实际,涉及到教学科研、党的建设、思政教育、行政管理、作风建设等多个层面,也与我们每个人的岗位息息相关。因此,本次培训对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本人现在学校学生工作的一线。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工作干部,要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首先必须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必须做好学生工作,要教育好、引导好、服务好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那么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在聆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报告后,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做好学生工作的核心要素就是一个字:就是“爱”,也就是带着爱心开展学生工作。
带着爱心工作,是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中央2004年16号文件指出:高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既是对我们辅导员战线同志的巨大鼓舞,也是党中央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和期望所在。我们应该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努力使自己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要想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必须带着爱心工作,只有怀着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真切关爱,带着真情开展教育,我们的工作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回应,才能将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去。
带着爱心工作,也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80年代之前的大学生有了显著的不同,他们大多数人不再为物质生活所担忧;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的丰富,他们成才、成功的动机十分强烈。但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十分明显。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不良现象,我们不能将责任简单地推向大学生、推向社会,而是应该怀着对大学生的爱心,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变化,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关心每一位大学生的发展,通过开展春风化雨、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切实帮助大学生排除成长中的困惑、化解发展中的困难。
对辅导员而言,一个学生也许只占工作对象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份之一,但对于学生家庭来说,则是100%。国家、社会和家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到了辅导员这里就是责任,就是付出,就是爱心。作为辅导员,我们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获得了价值体验,我们也应该将这种价值体验进一步转化为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爱之心和具体行动。
关爱学生,要求我们牢固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为工作的一切根本出发点;关爱学生,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各项权益;关爱学生,要求我们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大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历程,要求我们在学生犯错误、有怨气时少责备、多鼓励,多从工作自身找问题;关爱学生,要求我们切实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做到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避免抽象和空洞的说教;关爱学生,还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工作的创新,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辅导员是学校联系大学生的桥梁,也是学校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所在。我们应该带着爱心工作,积极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学校里愉快学习、快乐成长,给其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时段。
第三颗心:对自己工作的责任之心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主动参与和不懈努力。这次培训班上,郭校长、刘书记、严书记等校领导亲自莅临作报告,阐述学校发展的战略和举措,并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肩头责任的重大。目前,我们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已经形成,学校党政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党政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职工,我认为个人的责任心是学校党政各项决策部署能否得到落实的基本保证。我们扬大是多所高校合并而成的大学,学校规模大,校区多,学校管理跨度大,校党政的决策、各种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基层每一位工作者的责任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认真地、充分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还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工作中主动配合、互相补台。
责任心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被动应付、马虎了事是办不成事情的;责任心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认真履行职责,是促进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础。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学生工作,内容非常繁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眼睛一闭,提高警惕”,学生工作不仅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还有维护校园稳定的职责,稍有疏忽,工作中很可能会出大问题。而责任心,则是减少和避免各类学生事件发生的有效法宝。作为辅导员,责任心要求我们工作必须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今天的事不拖到明天”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准则。
强化责任心,要求我们工作中满怀激情,自觉将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之中,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参与,在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强化责任心,要求我们坚决贯彻学校党政的决策部署,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发展”。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学校党政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学校领导讲话精神,自觉以校党政的要求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
当前,学校上下正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成绩和经验,积极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这是学校发展的大事,也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密切相关。我们的职位可能有高有低,我们的岗位可能完全不同,但是热爱事业是我们的共同信念,作为第五期青干班的一员,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努力提升自我素质,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大学生成长的关爱之心、对学校发展的责任之心,积极投身本职工作,在学校日益成长壮大中见证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自我价值实现中促进学校事业的更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参加本次学习班的几点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